English

“长编”“简史”配套观点资料相融

1999-05-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洁宇 我有话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自新时期以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新方法、新观点、新成果不断出现并获得学界首肯,这些内容理应在高校文科教材中体现出来。但是,目前作为高校文科统一教材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是1963年编著的。据了解,替代这套旧教材的新编古代文学史已经面世,这是怎样的一套书呢?

如果说,悠久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富矿,那么,一部客观详尽的文学史则是引领我们现代人走近这座矿藏的“标识图”。据了解,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最有权威性的一部古代文学史,是1963年出版的、游国恩领衔主编的4卷本的《中国文学史》。30多年来,这套文学史已重印了10余次,发行量达60万套之多,是全国各高校、大专、夜大、成人教育等部门普遍使用的教材,也是业余读者借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途径,在文化史上发挥了相当重大的作用。但是,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30年,无论是学术界对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还是当今青年学子新的学习需要,这部书都已显得有些落伍了。同时,改革开放的时代也同样要求文学史教材和文学史读物的写作能迈出新的一步。时代要求文学史家们的是,不仅从观点上和内容上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在形式和体例上,也要有新的突破和尝试。

为此,从80年代中期起,教育部就在“七五规划”中制定了重新编写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计划。1986年,这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当时已65岁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郭预衡教授的肩上。12年过去了,去年下半年,77岁高龄的郭先生终于带领学生完成了这套浩大的文学史编写工程,由他主编的一整套文学史全部问世:包括4卷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单行本的《中国古代文学简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简史》)、5卷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长编》),以及5卷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湖南出版社)。这一整套文学史以“配套”的形式为突出特征,为当前的文学史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将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文科教材的“更新换代产品”,成为高校中文系相关课程的新教材。

所谓的“一套”文学史,指的是以统一的学术观点为基础的“长编”、“简史”和普通4卷本的这三种文学史教材。提出这一构想的正是主编郭预衡本人。谈到为什么把这套文学史设计成三种,郭预衡教授说,他看到文学史教学的学生有几种不同的层次(即高校本科专业学生、大专院校学生、成人教育、夜大学,以及非中文专业学生等),每个层次的专业要求、学生情况差异较大,一部统一的文学史教材无法满足各层次师生的要求,便产生了编写配套教材的想法。参与了编写并主持出版工作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段启明对记者说,正是这种“配套”的构想使得这套教材赢得了最广泛的适用范围。采访中,不少教师都认为这种“配套”编写和出版的形式是当前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中的一个颇具创造性的尝试。

郭预衡先生告诉记者,编写者加强了对文学规律的探索,注重文学发展与世态变化的关系;在体例上,这套书不同于以往“以时代为经,以文章的形式为纬”的传统,而是以作家为线索,同时顾及对文体方面的论述,以避免“将一个作家切开”(鲁迅语)的缺欠,力求把习惯于“什么都做一点”的中国古代作家的全貌展现出来。有了这种新的编写思想,并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圆满体现,它会受到读者欢迎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这整套文学史中,最具新意、特色鲜明的当属《简史》和《长编》。《简史》只有48万字,是一本不到600页的简明教科书。编写者以“简要”为基本原则,目的在于让大专、成人教育、夜大学等非本科学生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减轻压力和负担,让他们按要求掌握文学史的清晰轮廓和基本知识点。据了解,这本《简史》在非本科非中文专业学生中使用面相当广,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再版4次。去年,首都师大出版社又出版了《简史》的修订本。

与《简史》的“简要”风格相反,《长编》则体现了材料丰富、论述充分的风格特点。编写者告诉记者,《长编》是令他们最倾注心血的,而且,充分的空间也便于他们发挥论述、展示全面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长编》汇集了大量原始材料,为读者节省了许多查找资料的时间。郭预衡先生说:“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有时为了上课时引用几条原始材料来说明问题,要查好几本书,有的书手边没有,还要上图书馆,花去很多时间。现在,我们编写这套《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汇集了一些必要的资料,可以给老师们减少很多麻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直接接触和参考这些资料,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好处。”此外,细心的郭先生还想到,一些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图书资料比较缺乏,师生在授课和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是找不到可供参考的原始材料。不看原始材料,这是文学史学习的大忌,《长编》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也看到历史资料的原貌。同样,对于只想了解文学史,并无课程压力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样一套既包含精当的论述,又提供丰富资料的文学史,也堪称“良师益友”。《长编》出版以后,已受到各个层次、各种要求的师生和读者的欢迎,甚至很多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也认为这样的体例对他们的研究和学习大有裨益。

看似一套普通的文学史教材,看似无甚惊人之处的构想,实际上却包含了学界前辈对于后学的一片关心和苦心。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这种体例还不仅仅是提供了教和学的方便,更是实现了一次文学史写作体例的突破和创新,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也不属于资料汇编,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也许,这种新生的体例正可以为今后的文学史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方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